为什么农村的大学生回到家乡都不会说话?这下说白了也简单,农村或者是小镇,小城与我们的父辈而言,他们是生于斯长于斯,大概率也会死于斯的地方,他们一切的社会活动、人际关系都存在于这里。亲戚邻居熟人,这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,谁家发了财,谁家倒了霉,谁家孩子有出息,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本账。
而对我们这代人,除了父母之亲,家乡也没有什么再多值得关心的事情。小时候还拿着县长的名字念顺口溜,现在县长是谁都不知道。一年百分之九十九的时间都不在家,同学朋友也都分散各地。什么张叔叔、王阿姨或者二舅三婶从来也不通话,比陌生人也强到哪里去。
村头二大爷碰到你心说,这不是二狗家的孩子吗?有些年没有碰到了,自然会上前盘问几句,他并非想馈赠你的生活,而是他把你当成了这个共同体的一部分。
这些事情实属寻常,而对你来说,二大爷就是依稀认识的人。其他什么意义都没有。你们既没有共同的回忆,也没有分享现状的欲望。你完全没有那种共同体的意识,说难听点,连装都不想对他们装。他的心里嘀咕着,这瓜娃子小时候还挺能说,越读还越傻呢。
这就是整个传统社会结构逐步解体的一些缩影,不必过于苛责那些对你们东问西的人。你在外头再牛,在人家眼里也不过是谁,谁家的孩子们对这一辈子生活在农村的人,要讲什么,公民隐私、个人价值,进而鄙视自己的地方,也好不到哪里去。
留言评论
暂无留言